近日,廣東省教育廳下發通知,義務教育學校必須嚴格規范作息時間,確保青少年學生的休息時間。小學生每日在校用于教育教學活動(含早讀)的時間至多不超過6小時,低年級還應適當減少。
初中生每日在校用于教育教學活動的時間(含早讀)至多不超過7小時。(見5月27日《南方都市報》)
孩子的學業負擔過重問題,一直以來都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。多少年過去了,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問題仍然相當普遍,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。在英美等西方國家,中小學校一般是早上八點多上課,下午三點放學,孩子們擁有充裕的時間參與社會實踐,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,培養創新精神。而中國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學生,早上聞雞起床早讀,晚上仍然還有堆積如山的作業。近年來有關部門對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6個大城市的近2500名8歲-13歲的中小學生生活狀況的調查結果,結果顯示,66.6%的小學生、77.1%的中學生睡眠不達標!有醫學專家指出,中小學生如果長期睡眠不足,會造成免疫功能下降,體質下降,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,從而導致情緒低落、學習興趣不高和學習效率低下。
從深層次的根源來看,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問題,是應試教育體制的苦果。在當前中小學校園,應試教育體制仍然根深蒂固,素質教育往往流于形式,無論是對學生素質能力的評價,還是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,基本上都是以考試分數論英雄。在許多地方,升學率成為衡量學校教育質量以及老師教學業績的唯一標準。考試分數是學生的命根子,只要考上高分數,就可以進入重點學校,將來找到好工作。在應試教育體制影響下,學校的教育宗旨從“以人為本”淪落為“一切為了分數”,許多學校為提高升學率,千方百計占用課時、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補課;家長為了孩子的前途,也紛紛購參考書或聘請家庭老師給孩子補課。而從某種意義上看,學校教育、家庭教育也是應試教育體制的犧牲品。
因此,要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,關鍵是要樹立“以人為本”的現代教育理念,加快教育體制改革,必須徹底破除“以考試分數論英雄”的教育弊病,建立科學化、人性化的教學評價機制,為廣大師生營造寬松的教育環境。